“医者清、则患者安”,建设党风清明、院风清朗、行风清新、医风清正、群众满意的清廉医院,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更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迫切需要。
清廉医院建设以来,市卫健委认真落实牵头责任,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围绕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,突出统筹谋划、源头治理、权力制约、制度完善、能力提升等措施,全力推动清廉医院建设取得实效。
坚持统筹谋划 市县同步抓落实
开好“固本”方,建好清廉阵地,构建行风清新的政治生态,让群众看病更有“医”靠。建立开展一次调度、一次评价、一次访谈“三个一”工作机制,将清廉医院建设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体推进,先后召开调度会7次、现场观摩推进会4次,全面夯实清廉医院建设工作责任。围绕“全面推进清廉医院建设 助推商洛卫健高质量发展”录播清廉医院建设访谈节目,举办“卫健大讲堂”17期,将清廉思想、清廉制度、清廉规则、清廉纪律、清廉文化融入医院发展的全环节全要素,打造廉政文化阵地,命名清廉医院建设示范单位10家,市县联动“一盘棋”推进,为清廉医院建设固本强基。
加强源头治理 靶向施策降费用
开好“祛寒”方,改善就医感受,让患者“看病少排队、付费更便捷、检查少跑腿、服务更暖心”。开展高额异常住院病例核查、整治重复检查检验和违规收费、规范高值医用耗材合理使用,全市二三级以上医院使用植入类耗材同期分别下降5.3%、9.5%。每月按照5%的比例抽取门诊和住院病历,开展处方点评,二级以上医院门急诊处方合格率达98.1%;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,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。全市2家三级医院60项检验结果纳入陕西、甘肃、新疆等八省检验结果区域互认范围,28家二、三级医院234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全省互认,全面实施“一次挂号管三天”就诊模式,服务患者15万人次,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31.1万元。
强化权力制约 规范运营正行风
开好“散湿”方,规范权力运行,多维度加强制约,确保诊疗行为规范透明,让群众看病更安心。印发《医务人员学术讲课取酬规定》,对举办的114场次医疗学术讲座和外出参加的264场次学术讲座均按照规定程序备案。对全市54家医疗卫生单位涉及项目建设、设备采购、人事、财务等8个关键岗位、重点科室任职满3年的355名科室负责人实行轮岗交流。制定印发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临床科室负责人任期制管理办法(试行)》,全市24个公立医院573名科主任、护士长落实任期制。开展“两医”医德医风集中整治,签订“拒收红包、提成、回扣承诺书”1.21万份,收集问题线索397条,处理247人。
聚焦制度完善 管理水平上台阶
开好“防病”方,完善管理制度,注重规范治理,筑牢防腐屏障,让群众看病更省心。出台外送样本检测、合理用药、大型医用设备招标采购、财经纪律财务监管、基本项目建设等10余项管理制度。规范做好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,全市149家公立医疗机构已于2025年3月31日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,累计清退存量预交金1331.29万元。全市医疗卫生单位排查廉政风险点846个,制定防范措施1305条。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“院领导接待日”制度和医药代表“三定两有”接待管理规定,接待群众270人次,解决问题152件,化解矛盾纠纷15起。
突出能力提升 救治服务更高效
开好“强基”方,聚焦医疗质量提升,健全服务体系,让群众看病更放心。深入推进西商医疗“三同”计划,共建特色科室、名医工作室30个,引进学科带头人57人。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,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单位36个;构建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急救服务网络,建成胸痛、卒中、创伤、危重孕产妇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“五大中心”28个,胸痛救治单元17个,急救分站32个,村级急救点244个,累计接诊6815人次,转诊2000余人次,成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3900余人次。组建53个市级质控中心、187个县区质控小组,促进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。12家医院开展“无陪护病房”试点,13家医院上线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项目,累计服务患者1249人次,患者满意率达100%。
“医非仁爱不可托,非廉洁不可信也”。市卫健委继续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主线,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、医德医风整治、大型公立医院巡查等工作为切入点,持续深化西商融合发展,抢抓组团式帮扶、三级医院对口帮扶、巡回医疗机遇,发挥人才引领作用,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,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,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。